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3-10-21
当患者死亡后,若医患双方当事人无法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若有冻存条件,可延长至7日。尸检必须得到死者近亲属的同意并签字。
尸检应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有义务进行尸检。
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邀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与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若一方拒绝或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责任应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承担。
若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应立即移放太平间,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周。若尸体逾期未处理,需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医疗机构按规定进行处理。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若死因无法确定或有异议,应及时决定是否进行尸检,以便尸检机构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无论患者家属是否同意尸检,都需要有书面签字的文件。若家属在规定时间内未签字表示同意或不同意,视为放弃医疗尸检。
医疗尸检是指根据《解剖尸体规则》进行的病理解剖,旨在明确死因并印证临床诊断。需要强调的是,尸体解剖只能确定死因,解剖结果是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时的重要参考,不能对诊治过程中的不当或过错做出结论性意见,这超出了尸体解剖的范围。
尸体检验会导致遗体的损坏,留下缝合切口。特别是对面部进行局部解剖检验时,会对面容造成损坏。有时也会因需要而导致遗体外形的缺损,如五官、乳房、外生殖器等。
尸体检验需要取出重要的组织和脏器进行全面检验。有家属要求仅进行局部或部分解剖的情况,会对死因推断产生影响,这对医学发展和死者都是不负责任的,应尽量避免。
尸体检验虽然是明确死因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当前医学水平和尸检技术的限制,某些问题无法解决。虽然阴性解剖并不常见,但医患双方,特别是死者家属应理解和接受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