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医疗事故如何去鉴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法律知识

发生医疗事故如何去鉴定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10-05

 
271643
导读:医疗事故中的技术鉴定问题是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院必须在12小时之内向当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如果需要进行技术鉴定,会交给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进行鉴定工作。

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后,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报告医疗事故

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后,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于以下情形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应在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 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
  2. 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
  3. 其他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情形

采取有效措施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发生或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封存和启封医疗记录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涉及到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医疗记录,应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封存和启封。医疗机构负责保管封存的病历资料副本。

封存和检验实物

对于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情况,医患双方应共同封存和启封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如需检验,应由双方共同指定具备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若双方无法共同指定,卫生行政部门将指定检验机构。

对于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封存保留血液的情况,医疗机构应通知提供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进行尸检

如果患者死亡后,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如具备尸体冻存条件,可延长至7日。尸检必须得到死者近亲属的同意并签字。

尸检应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有义务进行尸检。

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任何一方拒绝或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处理尸体

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应立即移放太平间。一般情况下,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周。逾期不处理的尸体,医疗机构应经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按规定进行处理。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应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案件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如果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但仍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总而言之,根据法律规定,患者在发生医疗事故后,无需自行寻找鉴定机构,医学会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机构将根据国家法律制度明确规定。双方当事人需等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果出来后,才能确定医院方应承担的具体责任。

延伸阅读
  1.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
  2. 医疗事故鉴定的必要性
  3.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
  4. 合作怎么处理医疗事故
  5.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处理程序

医疗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书
  2.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
  3. 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撰写要求
  4. 医疗事故鉴定的原则
  5. 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6. 美容纠纷是医疗纠纷吗
  7. 医疗纠纷诉讼时效一年还是三年
医疗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