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规定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鉴定规定有哪些?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0-04

 
271635
导读:根据相关规定医疗事故鉴定必须要由医学专家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这些医学专家必须要受雇于医疗机构或者是科研等的机构,若是患者或者是医院对鉴定的结构有异议,也可以向相关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请求。

医疗事故鉴定规定的详细内容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报告或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下,应将其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鉴定。如果医患双方需要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并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鉴定。

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如果存在疑难、复杂且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技术鉴定工作。

如果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的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应按照程序进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保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为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级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争议的再次鉴定工作。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可以设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关鉴定的组织和日常工作。

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时,根据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医疗损害的鉴定事项

在医疗纠纷发生后,需要确定该纠纷事故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只有经过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专家鉴定之后,才能确定纠纷事故是否属于事故。如果鉴定结果显示不是事故,那么医疗机构就没有承担赔偿责任的义务。

医疗损害的鉴定事项包括:

  1. 实施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
  2. 诊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原因力大小;
  3. 医疗机构是否履行了说明义务以及取得患者或患者近亲属书面同意的义务;
  4. 医疗产品是否存在缺陷,以及该缺陷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原因力大小;
  5. 患者损伤残疾程度;
  6. 患者的护理期、休息期、营养期;
  7. 其他专门性问题。
延伸阅读
  1.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分类及程序
  2.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与医疗不足的赔偿责任
  3. 医疗事故鉴定回避的申请方式
  4. 医疗事故鉴定和司法鉴定的区别
  5. 九级伤残医疗事故赔偿多少钱

医疗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书
  2.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
  3. 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撰写要求
  4. 医疗事故鉴定的原则
  5. 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6. 医疗纠纷诉讼时效一年还是三年
  7. 医疗纠纷怎么调解
医疗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