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0-04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报告或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下,应将其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鉴定。如果医患双方需要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并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鉴定。
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如果存在疑难、复杂且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技术鉴定工作。
如果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的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应按照程序进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保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为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级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争议的再次鉴定工作。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可以设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关鉴定的组织和日常工作。
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时,根据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在医疗纠纷发生后,需要确定该纠纷事故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只有经过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专家鉴定之后,才能确定纠纷事故是否属于事故。如果鉴定结果显示不是事故,那么医疗机构就没有承担赔偿责任的义务。
医疗损害的鉴定事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