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3-10-19
医疗事故鉴定过程中涉及的费用应由不同主体承担,具体如下:
如果是法院首次委托进行鉴定,鉴定费用应由医疗机构支付。
如果是卫生行政部门将医疗事故移交给医学会进行技术鉴定,申请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当事人应预先缴纳鉴定费。
如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并需要移交给医学会进行技术鉴定,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
如果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应协商确定鉴定费用。
如果对首次鉴定结果不满意,再次申请鉴定的费用由再次申请的当事人承担。
如果经鉴定确认为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如果经鉴定确认不属于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当事人支付。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在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所需材料。当事人应在收到医学会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相关材料、书面陈述和答辩。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在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材料、书面陈述和答辩之日起45日内完成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医疗事故鉴定是指由医学会组织临床医学专家和法医学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运用医学、法医学等科学知识和技术,对涉及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的专门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
为了科学划分医疗事故等级,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争议,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了本标准。
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专家鉴定组、卫生行政部门和双方当事人在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时,应根据本标准的基本原则和实际情况具体判定医疗事故的等级。
本标准列举的情形是医疗事故中常见的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后果。
根据本标准,医疗事故一级乙等至三级戊等对应伤残等级一至十级。
总之,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由不同主体承担,鉴定结果对于确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