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09-14
司法鉴定的原则包括:
司法鉴定必须依法进行,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必须独立、中立,鉴定过程和结果应当公开透明。
司法鉴定应当基于客观、科学的方法和准确的事实,排除主观偏见和不科学的因素。
司法鉴定应当遵循文明礼貌的原则,公正处理各方利益,高效完成鉴定任务。
司法鉴定的提起方式有以下两种:
法院可以根据职权自行提起司法鉴定。
当事人可以书面申请司法鉴定,法院会决定是否准许。
司法鉴定的时效规定如下:
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提出司法鉴定请求。
司法鉴定必须在法院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提出,一般为法院首次开庭前,具体时间根据案件而定。
司法鉴定费的缴付方式如下:
如果是申请人主动提起司法鉴定,则由申请人承担鉴定费用。
如果是法院依职权委托进行司法鉴定,则由法院确定费用的缴付人。
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的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鉴定机构对鉴定委托书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查。
鉴定机构组织听证会,听取各方当事人的陈述和意见。
鉴定人进行鉴定工作,如果需要,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讨论。
鉴定机构根据鉴定结果出具鉴定文书。
当事人在鉴定程序中享有以下权利:
当事人可以提交与鉴定有关的材料,供鉴定机构参考。
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代表自己参加鉴定程序。
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有权参加听证会,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有权回答鉴定人提出的问题。
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申请回避鉴定人员。
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可以在听证会前或后向鉴定机构提交书面陈述意见。
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有权在鉴定有关的法律文书上签字。
书面陈述意见应包括以下内容:
陈述意见应明确当事人的身份和联系方式。
陈述意见应明确医疗事件争议的核心问题。
陈述意见应提供支持自己观点的事实依据。
陈述意见应详细说明医疗机构的过错,过错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过错在损害结果中的具体参与度。
因此,当事人如果希望对医疗事故进行司法鉴定,需要向法院提出申请,并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提出。超过举证期限,可能无法进行医疗事故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