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疗过失认定的方式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法律知识

对医疗过失认定的方式是什么?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3-06-29

 
271057
导读:对医疗过失认定的方式是综合医疗过失人员的主观方面以及客观方面综合认定。需要注意的是,造成医疗过失的人员违反义务的原因并不是行为人不能履行该义务,而是应当履行并且能够履行但行为人没有小心谨慎、认真负责,结果导致了不良后果的发生。

医疗过失认定的方式

一、医疗过失行为的定义

医疗过失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务活动中,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非出于主观故意,但客观上存在过失,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医疗行为。

二、医疗过失行为的认定关键

医疗过失行为是否存在的关键在于判断医疗行为是否违反了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并且是否存在主观故意。评判医疗行为主体是否存在过失,不能凭借主观推断,而必须通过认真、科学的判定来进行。

三、医疗过失行为的损害后果

医疗过失行为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后果,无论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如何,都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这种损害是患者在寻求医疗机构治疗时由医疗机构附加给患者的。因此,医疗机构有责任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避免和防止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

医疗过错鉴定流程

一、医疗过错鉴定的申请

医患双方均可申请医疗过错鉴定,但在《民法典》实施后,医疗机构只有在存在过错时才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举证责任由患方承担。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如果患方无法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医疗机构则不需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医疗过错鉴定往往由患方提出申请。

二、鉴定材料的质证

患方提出医疗过错鉴定申请后,需向法院提交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的鉴定材料;医疗机构也可以提供证据证明其无过错。材料提交给法院后,法院将安排双方进行质证。质证过程中,双方主要对材料的真实性是否有异议,而对其证明力则无需辩论。

三、选择鉴定机构

法院将鉴定材料移交给技术科后,技术科会协商医患双方共同选择一个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医疗过错鉴定。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通过抽签、摇号等方式来决定鉴定机构。此外,还有鉴定前的听证、鉴定材料的补充、鉴定结果的出具等步骤。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并不需要证明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存在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只要行为人未履行法定的注意义务,并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而行为人并非希望或放任不良后果的发生,就可以确定其行为为过失行为。因此,我们应及时保护自己的权益。

延伸阅读
  1. 工伤认定书超出一年会有何影响
  2. 工伤鉴定程序及报销流程
  3. 医疗纠纷多久能处理清楚记录
  4. 工伤做伤残鉴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5. 离职体检不合格可以要求赔偿吗

医疗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书
  2.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
  3. 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撰写要求
  4. 医疗事故鉴定的原则
  5. 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6. 医疗纠纷诉讼时效一年还是三年
  7. 医疗纠纷怎么调解
医疗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