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6-14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申请通常由患者提出,随后医患双方共同选择司法鉴定机构,并提交经双方质证的鉴定材料。司法鉴定机构受理后,在一定时间内组织医患双方进行听证,并最终出具司法鉴定书,对医方的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进行认定。
患者提出医疗过错鉴定的申请。
申请人提交与医疗过错相关的证明材料。
法院组织质证,双方当事人提供证据。
法院将材料移交给技术科,由医患双方共同选择一个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医疗过错鉴定。
鉴定机构接到鉴定材料后,经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鉴定机构决定受理后,在鉴定前组织医患双方进行听证会,双方提交材料并陈述各自意见。
鉴定机构根据医患双方提交的材料和陈述,组织专家进行鉴定,最终出具司法鉴定书。
医疗事故属于一般侵权行为,其成立需要具备四个构成要件:行为的违法性、主观上存在过错、有损害结果发生、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对于医疗事故纠纷案件,医疗过失的认定至关重要且困难。
在判断医疗事故责任时,法院首先考虑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根据“违法推定过失”的原则,当存在上述情形时,法院可以认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失。然而,还必须考虑医务人员的技能、注意程度、地理范围差异以及医疗紧急情况等因素。
因此,在医疗事故发生后,当无法达成协商一致时,可能会进行医疗过错鉴定。患者往往认为医院应承担全部责任,但医院很难接受这种主张,因此医疗过错鉴定成为必要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