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4-16
违约金与定金的关系主要在于支付情况和适用范围的不同,但两者的性质相同。定金在性质上是违约定金,具有预防违约金的特点。定金是在签订合同或履行合同之前预先支付的,作为签订合同或履行合同的担保,具有双倍返还的惩罚性。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于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情况下,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履行债务。
法定违约金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违约金。在一些法规中,明文规定了违约金的比例。如果合同对违约金作了原则性规定,并且有关条例规定了违约金比例,就适用法定违约金。根据合同的内容、违约的性质和程度的不同,确定违约金的方法和数额也有所不同。
(1) 如果有关条例明确规定了违约金比例,那么可以直接按照该比例计算违约金的数额。例如,《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第35条第5项规定,逾期交货的违约金按照每日万分之三的比例计算。这里明确规定了延期交货的违约金比例。
(2) 如果有关法规只规定了违约金的一定比例范围,那么需要由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或合同仲裁机关确定具体的比率,才能计算出违约金的数额。例如,《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第35条第1项规定,供方不能交货的违约金为不能交货部分货款总值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一般来说,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的法定违约金为一定的比例范围。
约定违约金是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约定违约金是一种合同关系,称为违约金合同。这种合同属于从合同。如果主合同无效,违约金合同也无效。违约金合同是一种诺成合同,与定金合同不同,不以预先给付为成立要件。约定违约金又是一种附条件合同,通常情况下,违约行为发生时,违约金合同生效;违约行为不发生时,违约金合同不生效。
违约的种类繁多,违约金合同则有概括性和具体性之分。概括性违约金合同是指当事人对违约行为不进行具体区分,概括约定凡违约即支付违约金。具体性违约金合同是指当事人针对不同的违约行为约定的违约金,例如约定根本违约违约金、债务不履行违约金、债务部分履行违约金、债务迟延履行违约金。
违约金的支付需要严格基于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且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处理。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或过低,都可以协商要求变更,有异议的一方可以起诉到法院进行合法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