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2-11
合伙人无合同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进行解决。然而,在解决纠纷时,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的规定,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来证明其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如果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将承担不利后果。
对于个人合伙,我国法律对其做出了具体规定。例如,合伙经营所积累的财产应归合伙人共有。在合伙终止时,对合伙财产的处理应根据书面协议进行,如果有协议的话。如果合伙协议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应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如果协商不成,合伙人将按照实缴出资比例进行分配和分担。
一般情况下,合伙协议纠纷的管辖法院遵循原告就被告原则,由被告所在地选择。当然,双方也可以通过书面协议来确定管辖法院。
对于没有办事机构的个人合伙或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没有注册登记,且几个被告不在同一辖区,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总体而言,根据现行有效规定,合伙合同纠纷案件存在两种管辖方式,即合同注册地和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目前尚无关于合伙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的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履行地是指合同规定的履行义务和接受该义务的地点,主要指合同标的物的交接地点。在合伙合同中,合伙人是一个整体,权利和义务是一个主体,不存在相互之间的标的物交付和接收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合伙关系下,双方当事人需要通过书面合伙协议来约定一些具体事项。这意味着多方当事人之间必须存在书面的合伙协议,并且在发生纠纷时,可以将该协议作为证据提交给人民法院使用。如果没有合同存在,当事人需要提供其他证据来证明其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