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属于法定代理终止事由?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代理合同纠纷法律知识

哪些属于法定代理终止事由?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2-11-14

 
267285
导读:导致法定代理中止的情形主要有四种。1、被代理人已经取得或者恢复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2、法定代理人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成为了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3、法定代理人死亡或者被代理人出现死亡的情况。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定代理终止的事由

根据《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法定代理终止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

(一) 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 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三) 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死亡;

(四)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定代理人的依据

根据《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十六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当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时,由具备监护能力的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 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 兄、姐;

(三)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

对于担任监护人存在争议的情况,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如果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裁决。

如果没有符合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根据《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十七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 配偶;

(二) 父母;

(三) 成年子女;

(四) 其他近亲属;

(五)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

对于担任监护人存在争议的情况,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如果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裁决。

如果没有符合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法定代理与委托代理的区别

尽管法定代理和委托代理都属于代理行为,但实际上它们的依据是不同的。委托代理更多地基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委托关系,并且在代理事项和范围上受到限制。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人可以成为委托代理中的被代理人。然而,在法定代理中,被代理人通常是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

注:本文参考了《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相关条款。

延伸阅读
  1. 民诉案件律师态度差可以投诉吗
  2. 不服一审财产分割二审代理词一定需要有律师写吗?
  3. 法律规定订立合同可以委托吗?
  4. 授权委托书无具体授权,代理人不得实施哪些代理行为
  5. 赡养案件子女能否作为代理人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违约金的定义和性质
  2. 卖房违约的申请强制执行程序
  3. 一房多租的处理方式及法律依据
  4. 装修公司工程延期责任及赔偿
  5. 违约金分类及定义
  6. 劳动合同的签订与风险提示
  7. 逾期交货违约金的计算与赔偿损失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