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2-11-11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法定代理的终止情形包括以下几种:
当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复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时,法定代理关系终止。
当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法定代理关系终止。
当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死亡时,法定代理关系终止。
根据法律的规定,还可能存在其他终止法定代理的情形。
法定代理人和诉讼代理人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区别:
法定代理人是根据法律的规定产生的,是固定的;而诉讼代理人是根据委托产生的,是不固定的。
法定代理人中的被代理人是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而诉讼代理人的被代理人范围更广泛,包括律师、公民、单位、亲友等。
法定代理人是由法律预先规定的,可以是被代理人的监护人、父母、有责任的监护单位等;而诉讼代理人的范围更广泛,包括律师、公民、单位、亲友等。
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拥有独立的诉讼地位,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并且不受被代理人意思表示的约束。例如,在一审后被告人表示不上诉,但法定代理人可以代表被告人上诉,成为二审上诉人。而诉讼代理人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必须由被代理人进行授权,并受到被代理人的意思约束。若没有具体授权,诉讼代理人将无请求权、和解权、变更权等实体权利。
总之,法定代理和委托代理虽然都属于代理行为,但其依据和适用范围存在差异。委托代理更多基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委托关系,并且受到代理事项和范围的限制。而法定代理中,被代理人通常是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