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5-23
判定合同是否成立的判决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合同的订立必须是双方当事人共同参与的过程,一方单独订立的合同是无效的。
当事人之间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如果意思表示存在不一致,即未达成要约和承诺的一致,合同不成立。
合同的客体必须是确定的,如果合同的客体不确定,即无法明确合同的对象,合同不成立。
要物合同的成立需要履行物的给付,如果一方未履行给付义务,合同不成立。
某些合同需要经过批准、登记等手续方能成立,如果一方未履行相应的批准、登记手续,合同不成立。
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某些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如果当事人未订立书面合同且未履行,合同不成立。
合同的成立对当事人之间产生权利义务具有重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合同成立是合同订立过程的成功结果,如果合同不成立,合同订立失败,不会发生具体合同,也就无法进行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等。
只有成立的合同才会产生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合同的成立是认定合同效力的前提条件。
合同成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合同的订立必须有实际订立合同的人,可以是未来的合同当事人或合同当事人的代理人。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享受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
合同的订立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是依法享有和承担的,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合同不予承认和保护。
当事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如果只停留在要约阶段,合同未成立。
合同订立过程中,如果因一方当事人的过失导致合同不成立,造成他方损失,过失方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只有合同成立后,违反合同的一方才会发生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