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合同不成立的判定原则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合同订立的程序法律知识

最高法合同不成立的判定原则是什么?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2-02

 
266393
导读: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产生合同效力纠纷的案件中,如果经认定存在合同内容没有达成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没有双方当事人签署完整的合同文本并且无法形成要约、承诺的合致,以及违反公平公正的原则,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都会被认定合同不成立。

合同不成立的情况

一、自行订立合同

当事人中的一方自行订立合同,未经对方同意,合同不成立。

二、意思表示不一致

当事人之间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不一致,未形成要约和承诺的一致,合同不成立。

三、合同客体不确定

合同的客体不确定,即合同内容不明确或无法确定,合同不成立。

四、要物合同未履行物的给付

要物合同中,未将履行物给付给对方,合同不成立。

五、未履行批准、登记手续

需要经过批准、登记方能成立的合同,当事人未履行相应的批准、登记手续,合同不成立。

六、未订立书面合同且未履行

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但当事人未订立书面合同且未履行,合同不成立。

合同不成立的后果

如果合同不成立,有过失的一方应根据缔约过失责任原则,赔偿另一方所受到的利益损失。如果当事人已作出履行,则应各自向对方返还已接受的履行。

违约责任

合同成立主要涉及当事人的合意问题,一般不会产生违约责任。但如果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中有以下情形之一,对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磋商

当事人假借订立合同,进行恶意磋商,对方因此遭受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二、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

当事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对方因此遭受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三、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有其他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对方因此遭受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总结

合同的成立原则是在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的基础上,以平等自愿、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共同签署。合同成立与否取决于合同承诺是否生效。如果承诺生效,则合同成立;如果承诺不生效,则合同不成立。根据法律明确规定,适用于所有合同,没有例外情况。因此,在签订合同时,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延伸阅读
  1. 企业名称(商号)转让合同纠纷
  2. 政府采购合同备案管理制度
  3. 公司强制变更劳动关系合法吗?
  4. 劳动合同变更时未变的内容继续有效吗
  5. 夫妻分居时签订的分居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

合同订立热门知识

  1. 出口合同签字的注意事项
  2. 格式合同的定义和称谓
  3. 电子合同中要约的撤回
  4. 不兑现承诺属于诈骗吗
  5. 离职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6. 假如中介口头承诺给介绍费,但是不给介绍费怎么办
  7. 劳动者承诺放弃缴纳社保,违反法律规定无效
合同订立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网店代运营合作合同范本
  2. 互联网缴税合同范本
  3. 机票合作协议范本
  4.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