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延迟履行合同的规定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其它合同纠纷法律知识

合同法延迟履行合同的规定是什么?

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22-11-15

 
265893
导读:延迟履行合同的规定,是包括迟延履行的情形、迟延履行的责任划分以及承担等。在双方虽然签订合同之后,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难免时会出现合同当事人因种种原因,迟延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形,才开始对于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来说是不利的。

一、《民法典》关于延迟履行合同的规定

1. 合同履行的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并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同时,当事人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2. 违约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二、合同迟延履行的情形

1. 给付迟延

给付迟延是指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到来时,能够履行而没有按期履行债务的情况。给付迟延的构成要件包括:债务存在、履行为可能、债务履行期已届满、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未履行、无法律上的正当理由。

给付迟延的法律后果包括:债权人可诉请强制执行、债务人赔偿因迟延而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如遇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标的物毁损,债务人须承担履行不能的责任,不得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免责,但债务人能证明纵然没有给付迟延,损失仍将发生的情况下,可免责、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其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或迟延履行债务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2. 受领迟延

受领迟延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的履行应当受领而不为受领的情况。受领迟延的构成要件包括:债权存在、债务人的履行需要债权人的协助、债务已届履行期且债务人已履行或提出履行、债权人未受领给付,且迟延受领无正当理由。

在受领迟延的情况下,债权人应依法支付违约金,并应承担因迟延给债务人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债务人也可以依法自行消灭其债务,如以提存的方式消灭债务。

在民事合同中,双方应在合同中约定履行义务的时间,以保障合同的顺利履行和实现合同目的。如果一方延迟履行合同,将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1. 肇事逃逸商险免责条款的生效方式
  2. 民事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
  3. 合同履行方式
  4. 厦门经济特区道路安全法规
  5. 合作探矿未备案合同的有效性问题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旅游纠纷的维权方式
  2. 承揽合同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3. 试用期满如何解除合同
  4. 门面房租赁协议
  5. 仓库管理流程图
  6. 担保合同及于违约责任
  7. 抵押担保债权的范围及其构成要素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