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7-14
导读: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包括合同的内容意思不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合同的当事人属于是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合同的内容存在恶意串通或者损害他人的利益的情形,合同违反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等。
一、无效合同的界定
无效合同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合同:
- 合同当事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合同意思表示虚假;
- 合同存在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的情形;
- 合同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对于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根据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况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也是无效的。
二、无效合同的处理方式
当合同被确认为无效或被撤销后,应进行以下处理:
- 返还财产: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根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对方。无效合同从一开始就无效,因此返还财产的目的是恢复当事人的财产关系到合同签订之前的状态。具体而言,标的物如果已经消耗、损坏或灭失,或者已被善意的第三方合法取得而无法返还时,可以采取赔偿经济损失的方式进行抵偿。
- 赔偿损失: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各自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各自承担相应责任意味着根据责任主次、轻重的原则,分别承担与自身过错相应的经济损失份额,而不是各自承担自身的损失,也不是平均分担损失。
- 追缴财产:对于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无效合同,或者通过无效合同取得的非法利益,应当收归国家所有。
综上所述,合同需要满足相关条件才能生效,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对于无效合同,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