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2-12-15
在法律上,无效承包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由于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因此在法律上不具备当事人之间的合约赋予其法律效力的特点。无效承包合同的情况包括以下几种:
当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时,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如果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恶意串通的行为,导致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如果合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如果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从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需要注意的是,土地承包合同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被视为无效合同:
如果承包人与发包人之间就土地承包未能订立书面合同,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如果合同超出法定承包经营权期限,超出的期限的约定将被视为无效。
如果承包土地用于非农建设,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如果合同中的内容违背承包意愿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约定,特别是涉及收回、调整承包地等强制性约定,这些约定将被视为无效。
合同生效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依法成立的合同在成立时即生效。这是合同生效时间的一般规定,即如果没有法律、行政法规的特别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合同成立的时间就是合同生效的时间。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一些合同需要经过批准、登记等手续方能生效,例如根据三资企业法订立的合同或办理抵押物登记的抵押合同,这些合同在批准、登记时生效。
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合同生效的时间,那么以约定的时间为准。
合同生效意味着已经依法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即具备法律效力。合同生效后,双方当事人享有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并承担合同中约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和解除合同;一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寻求法律保护。因此,合同的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条件,而合同生效是当事人双方订立合同实现预期目标的必然结果。
总结起来,合同生效有三种情形:依法成立的合同,在成立时即生效;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生效时间的,以约定的时间为准;按照规定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经审批通过后,合同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