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2-10-25
当发生经济合同纠纷需要进行仲裁时,申请方应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详细说明相关内容。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后的五日内,将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如果决定受理申请,仲裁委员会会在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向仲裁方和对方发出书面通知,并将申请书副本送达对方。同时,仲裁委员会还会要求对方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证据。在仲裁正式开始之前,双方会先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未能达成一致,将进入仲裁程序。
经济仲裁费用主要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按照双方争议金额的大小按递减比例收取。具体收费标准由仲裁委员会在仲裁案件受理费表规定的幅度内确定,并经当地物价管理部门核准。案件处理费的收费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如果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则按照合理的实际开支收取。
原则上,仲裁费用由败诉的当事人承担。如果当事人部分胜诉、部分败诉,仲裁人庭会根据各方责任大小确定各自应承担的仲裁费用比例。当事人和解或经仲裁庭调解结案的,可以协商确定各自承担的仲裁费用比例。
经济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
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无法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进行调解。例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而不能进行行政干预。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调解。
3、仲裁:合同当事人如果协商不成,且不愿意进行调解,可以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诉讼:如果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且事后也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解决。除了上述一般特点之外,有些合同还具有其自愿的特点,如涉外合同纠纷,解决时可能会援引外国法律,而不是中国相关的合同法律。
经济合同纠纷需要向仲裁机构申请经济仲裁。在申请经济仲裁时,申请方需要交纳仲裁费用,该费用由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两部分组成。收费标准因地而异,与当地经济水平和仲裁的诉讼标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