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担保范围是怎样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担保 > 担保法律知识

财产保全担保范围是怎样的?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01-14

 
263795
导读:财产保全担保范围是和财产保全的范围一致。申请财产保全,保全财产的价值是不能够超过诉讼请求的价值的。向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主要就是为了防止存在恶意诉讼,导致自身的利益无法实现。

一、财产保全担保范围的界定

财产保全担保范围与财产保全的范围一致。根据当事人的约定,担保范围可以确定。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实现债权的费用等全部债务。然而,诉讼财产保全担保的范围则由法律强制性规定,当事人无权事先作出约定。

对于申请人而言,担保的范围应包括申请错误可能给被申请人造成的全部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被申请人则需要担保申请人在未来生效判决中可能确定的全部债权能得以实现。

与担保范围相关的财产数额问题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时,涉及到担保的财产数额。有学者认为,由于在保全过程中,被保全的财产通常不在申请人的控制之下,因此即使申请错误导致被申请人的损失,该损失不可能大到被保全财产数额的程度。因此,担保的数额应足以赔偿保全错误可能造成的损失。

然而,认为申请错误给被申请人造成的损失不可能超过被保全财产数额的观点缺乏充足的依据。实践中,由于企业财产被法院查封、冻结而导致企业濒临破产的情况并不少见。此外,财产保全可能给被申请人造成的损失难以确定,立法过于模糊可能赋予法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容易滋生地方保护主义和司法腐败。另外,如果申请人只需提供少量财产作为担保就能申请大量财产的保全,而被申请人则需要提供与被申请保全财产数额相等的担保才能解除财产保全,这对被申请人而言明显不公平。因此,无论是申请财产保全担保还是解除财产保全担保,当事人提供担保的数额都应与申请保全的财产数额相当。

二、财产保全担保的目的

财产保全担保的目的是防止恶意诉讼,并在申请人财产保全错误的情况下赔偿因此而造成的被申请人损失。这是取得财产保全的前提条件。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被申请人的财产或有争议的标的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使其处于人民法院的有效监控之下的司法行为。

财产保全的分类

财产保全可分为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诉讼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为保证将来生效判决的顺利执行,依当事人一方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对当事人财产或争议的标的物采取的保全措施。

在诉讼过程中或者在提出诉讼之前,都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然而,财产保全是需要提供担保的,这意味着需要提供相关的保函或通过拥有的房屋或其他不动产进行担保。担保的范围与申请财产保全的范围相一致。

延伸阅读
  1. 诉讼财产保全的条件
  2. 诉讼财产保全责任险的定义和作用
  3. 行政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措施
  4. 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承保流程
  5. 诉讼财产保全制度的适用条件

债的担保热门知识

  1. 担保合同的定义和作用
  2. 担保物权的定义和意义
  3. 保证金的法律性质
  4. 担保人的抗辩权
  5. 债权人代位权纠纷诉讼代理的类型
  6. 保证担保合同变更可以吗
  7. 民法典中代位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内容
债的担保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