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8-11
2013年,《公司法》进行了修改,取消了公司设立的最低限额。根据新的法律规定:
根据新《公司法》第26条,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再有最低限额要求。
根据新《公司法》第59-64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万元,并且股东应当一次缴足出资额。
根据新《公司法》第81条,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元。
2006年,《公司法》进行了修改,取消了按照公司经营内容区分最低注册资本额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从10万-50万元统一降至3万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从原来的1000万元降至500万元。此外,新的法律规定没有采纳授权资本制,允许两种公司的资本分期缴纳,不需要一次性缴足,只要求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首期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必须在两年内缴足,投资公司可以在5年内缴足。2014年,《公司法》进一步改变了实收资本验资制为核准制,只有27类金融相关企业仍需要验资注册资本。
在出资比例结构方面,一是将工业产权扩大到整个知识产权,二是取消了无形财产出资比例的限制,只规定货币出资的金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30%。最为重要的修改是根本改变了对股东出资的立法方式,以一个富有弹性的抽象标准“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取代了原来机械、固化的全面列举式的规定,不仅实质性地扩大了股东出资的范围,而且充分地利用各种投资资源和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和公司的投资需求。
2013年10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会议明确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的限制。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