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07-21
1. 签约日生效
一般情况下,租赁合同在双方签约之日生效。如果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合同在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成立。
2. 约定的生效日期
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生效日期,那么约定的生效日即为租赁合同的生效时间。
3. 入住当天生效
对于房屋租赁合同,如果租房者在签署合同之前已经入住,那么合同在入住当天成立并生效。
4. 租赁期间与生效时间的区别
租赁期间指的是从租赁方实际开始使用房屋的那一天起,到合同约定的租赁期限结束的那一天,而不是合同的生效时间。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如果合同需要办理批准等手续,应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未办理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和相关条款的效力。如果应办理手续的一方未履行义务,对方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变更、转让、解除合同等情形也适用类似规定。
(一) 合同主体是否符合规定
审查房屋租赁合同的效力时,首先要确定合同主体是否符合规定,即出租人和承租人是否具备有效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需要考虑是否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出租人是否为房屋所有人或合法使用权人等。
(二) 房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禁止出租的情形
只要法律法规未禁止出租的房屋,都可以依法出租。但是,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1. 未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
2. 被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以其他方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房屋。
3. 共有房屋未取得共有人同意的。
4. 存在权属争议的房屋。
5. 违法建筑。
6. 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房屋。
7. 已抵押但未经抵押权人同意的房屋。
8. 不符合公安、环保、卫生等主管部门规定的房屋。
9. 其他法律法规禁止出租的情形。
(三) 房屋租赁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
审查房屋租赁合同的效力还需要关注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
(四) 是否进行过登记备案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及本市的租赁法规的规定,租赁当事人应向房产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房屋租赁合同从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之日起开始生效。一旦签订合同,双方必须按照合同规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否则将构成违约并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当事人在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时,也可以约定合同生效的条件,即在达成约定条件后,该房屋租赁合同才能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