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2-10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肇事罪逃逸的刑罚根据具体情节而定。若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交通肇事后逃逸或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并非所有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都必须承担刑事责任,行为人需满足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条件。
1.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
(1) 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且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
(2) 死亡3人以上,且负事故同等责任;
(3) 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且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力赔偿金额在30万元以上;
(4) 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且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
① 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
② 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
③ 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
④ 明知是无牌证或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
⑤ 严重超载驾驶。
2. 因逃逸致人死亡:
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导致被害人因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若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导致被害人因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则可被视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总之,若在现代社会发生交通事故,且由于违规行为导致人员重伤或死亡,可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进行惩罚。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若存在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将被视为加重处罚的情节,导致刑罚幅度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