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58天怎么处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知识法律知识

肇事逃逸58天怎么处罚?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1-16

 
260154
导读:肇事逃逸58天怎么处罚,应该是根据是否构成刑事犯罪来判断,如果构成刑事犯罪的话,那么需要从重处罚,没有构成刑事犯罪的话,需要对此进行拘留或者是罚款。当然了,对交通肇事逃逸也是有非常明确的认定条件。

肇事逃逸58天的法律处罚方式

肇事逃逸58天的法律处罚应根据是否构成刑事犯罪来决定。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通常会根据刑法规定,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1. 肇事人当场被抓获的情况

如果肇事人在事故发生后没有成功逃逸,而是指使他人离开现场,那么指使人不能被认定为交通肇事共犯,因此不存在逃逸问题。相反,如果肇事人离开现场而指使人没有来得及离开并被抓住,指使人也不能被认定为有逃逸情节。指使人只构成一般的交通肇事罪,而对于肇事者来说,应认定其有逃逸情节的交通肇事罪。因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一个量刑情节,而不是独立的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存在未遂和既遂的区别,而逃逸行为不存在未遂的刑法意义。

2. 正确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条件

为了保护肇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秩序,对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不能仅仅考察当事人离开现场的行为,还应从其主观上考察是否有逃避法律责任的目的。同时,还要考虑其年龄、身份等情况,综合评价。否则,这将不利于打击逃逸行为。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条件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 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交通事故

当事人必须在事故发生后的一定时间内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

2. 当事人主观上为逃避法律责任

当事人必须有逃避法律责任的主观意图,包括刑事和民事责任。尽管认识上存在差异,但倾向于仅包括刑事责任。

3. 已经离开交通事故现场

当事人必须已经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否则,仅仅因为当事人离开事故现场就认定为逃逸过于严格,同时也没有法律和情理依据。

除了上述三个条件外,以下行为也不能认定为逃逸:

  1. 当事人不知道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其主观上没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
  2. 特种车辆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为履行法律职责发生交通事故后驾车离开现场。但如果在完成任务后又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则应认定为逃逸,因为其法定任务已经完成,离开现场没有法律依据。
  3. 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因其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逃逸情节也无从谈起。
  4. 当事人在正要离开现场时被抓住,不应认定为逃逸,因为其没有离开现场。

交通肇事行为主要指的是发生交通事故后没有及时报案或积极救助伤者,导致严重事故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承担更严重的法律责任。一旦构成交通肇事罪,需要依据刑法从重处罚。

延伸阅读
  1. 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处罚
  2. 父母醉驾子女能考公务员吗
  3. 交通肇事逃逸怀疑酒驾认定的标准
  4.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责任
  5. 车祸致人死亡无能力赔偿应当判刑

交通肇事热门知识

  1. 交通肇事罪的处罚
  2. 小事故对方拖着不处理算逃逸吗?
  3. 小事故逃逸处罚的法律后果
  4. 交通肇事罪责任认定的标准
  5. 新交规下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
  6. 交通肇事无力赔偿要坐牢吗
  7. 赔偿判决执行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