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0-30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理时间是没有具体限制的。当行为人出于逃避的目的离开现场时,即构成肇事逃逸。此外,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时逃跑的,也应被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情况下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人员重伤、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而对于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逃逸行为导致人员死亡,则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判决书在送达后十五日生效。这里的十五日是指自然日,包括周末。但如果上诉期的最后一天是周六或周日,则下周一仍可提起上诉。
关于交通事故协议的效力,双方需平等协商、意见一致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该协议才具备法律效力。
然而,如果事后受害者出现因此次车祸导致的尚未查出的病患或后遗症,仍可要求相应赔偿。交通事故协议的签署并不意味着互不追究,也不能免除责任。交通事故协议虽然有效,但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交警队也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只有通过法院诉讼并获得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判决书后,才能依法申请法院进行强制执行。协议书由公安交通管理局负责印制,交通参与者可到公安交通管理局的事故办案单位、车管所和交通安全教育学校领取。
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包括:
处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并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交通事故判决书在十五日后生效,如果双方当事人对判决书没有争议,则在半个月后判决书自动生效。若一方对判决书内容存在争议,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此期间,判决书不会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