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联系不到车主怎么办?
点击数:42 更新时间:2023-10-29
导读:肇事逃逸联系不到车主可以报警来进行处理。因为如果存在交通肇事逃逸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了犯罪行为,按照交通肇事罪对此进行处理的话,肯定是需要按照三天以上的7年以下有期徒刑来进行处罚的,公安机关不一样正常。
肇事逃逸联系不到车主的法律处理方式
当发生肇事逃逸且无法联系到车主时,可以通过报警来处理。根据车辆肇事逃逸赔付规定,赔偿金额将根据对方的实际损失和双方责任比例进行确定。
不构成犯罪的情况
对于不构成犯罪的肇事逃逸行为,处理方式如下:
-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同时拘留不超过15日。
-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吊销肇事逃逸者的机动车驾驶证,并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第1款的规定,如果事故发生后当事人逃逸,逃逸方将承担全部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减轻逃逸方的责任。
构成犯罪的情况
对于构成犯罪的肇事逃逸行为,一般会被判处交通肇事罪:
- 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 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可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
除了被认定为肇事逃逸的情况外,交管部门还对以下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做出了规定:
- 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并留下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但其中一方反悔并报案。
- 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离开现场并及时报案。
- 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因需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
- 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
- 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离开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
- 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
抓捕肇事逃逸者的方式
对于肇事逃逸者,应尽快将其抓捕归案。以下是一些抓捕肇事逃逸者的方式:
启动查缉预案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应根据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交通事故现场痕迹、遗留物等线索,及时启动查缉预案,布置堵截和查缉。
发布协查通报或社会公告
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侦破线索。在发出协查通报或社会公告时,应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实、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情况、特征及逃逸方向等相关信息。
部门间紧密合作
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布置堵截或排查。如果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嫌疑车辆,应扣留车辆,并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与协查通报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时通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生无法联系到肇事逃逸车主的情况,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尽管民事赔偿责任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但刑事责任仍然需要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