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致人轻伤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8-21
导读:交通事故中是否构成肇事逃逸跟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害程度没有任何关系,无论是否造成受害人轻伤,如果在事故发生以后逃离事故现场就构成肇事逃逸,此外肇事逃逸的情节还包括,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没有报案,也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离开的,在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等行为。
交通事故致人轻伤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交通事故致人轻伤是否构成肇事逃逸与受害人的损伤程度无关。以下情形构成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交通事故致人轻伤逃逸赔偿标准是多少?
车辆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因个案而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交通事故致人身损害的主要赔偿项目包括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等。各省份每年7月左右会公布统一的标准,根据当事人的户籍情况、伤残等级、家庭成员中被抚养人情况、个人收入情况、住院治疗护理情况等因素提供证据以确定赔偿数额。
当事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应注意收集交通事故认定书、病历、医疗费发票和清单、个人收入证明、居住证明、家庭成员户籍情况、交通费等证据,以备诉讼之需。
事实上,发生交通事故后的明智做法是下车查看伤情,若后果严重应及时报警处理,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在与对方协商一致前也不能直接逃离现场。肇事逃逸是违法行为,若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存在逃逸情节,将受到严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