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2-21
在交通事故中,如果肇事者发生碰撞后逃逸,并且导致被害人轻伤但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肇事者将面临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可被处以15日以下的拘留。然而,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严重后果,肇事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对于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情况,刑罚将被提高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运输是指与铁路、公路、水上以及空中交通工具和设备相关联的运输活动。这类交通运输的特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关,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危及到许多人的生命安全,并造成广泛的公私财产损失。因此,交通肇事罪的本质是一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
交通肇事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发生并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如果使用大型、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从事交通运输活动,违反规章制度,导致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目前司法实践中,一般将此类情况定为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体并不仅限于从事交通运输工作的人员,也不仅限于驾驶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的人员,而是包括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和保障交通运输的人员,以及非交通运输人员。
交通肇事罪的主观要件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行为人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性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从而造成了严重后果。
总之,开车碰撞造成交通事故的肇事者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如果肇事者逃逸,根据情节轻重,可被处以拘留或判处有期徒刑。在交通事故中,如果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肇事者通常不会被判刑。然而,如果肇事者逃逸并造成严重后果,通常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