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1-05
并非固定的。交通事故肇事方需要支付的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营养费、鉴定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根据鉴定的伤残等级不同,赔偿标准也不同。
医疗费指的是受害人在遭受人身伤害后接受医学检查、治疗和康复训练所需支付的费用。医疗费的确定依据是医疗机构提供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如果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应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医疗费的赔偿金额根据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费用确定。对于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需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在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然而,根据医疗证明或鉴定结论确定的必然发生费用可以与已发生的医疗费一并赔偿。在具体损失如医药费方面采取差额赔偿的原则,即实际支出多少就赔偿多少。对于后续治疗费,采取定型化赔偿标准。后续治疗费是指“对损伤经治疗后体征固定而遗留功能障碍确需再次治疗的或伤情尚未恢复需二次治疗的费用”。定型化赔偿不考虑具体受害人个人财产损失的算术差额,而是以损害赔偿的社会妥当性和社会公正性为出发点,为损害确定固定标准的赔偿原则。
误工费是指受害人在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期间(即误工时间)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或劳动而失去或减少的工作、劳动收入的赔偿费用。对于实际支出的费用和误工损失,采取差额赔偿的方式。有固定收入的当事人的误工损失最高不得超过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的三倍,而无固定收入者则按国营同行业的平均收入计算。对于误工费损失,没有设定最高限额。对于“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需要明确两点:(1)该固定收入必须有合法证明;(2)该固定收入必须是受害人实际减少的。如果受害人在受损后,其雇佣单位未扣除或未全部扣除其收入,误工费应予以减少或不予赔偿。如果因交通事故导致无法工作产生的误工费等相关费用需要由肇事方赔偿。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如果达成一致意见,必须签署一份书面的和解赔偿协议书,因为口头约定容易引发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