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07-27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交通事故中次要责任方的赔偿依据是次要责任方损失额度只能够索赔总损失额度的70~80%,并需要承担其他损失方的20~30%的赔偿责任。无责任方可以向责任方索赔本方损失的所有法律支持范围内的额度,且不需要承担责任方的损失赔偿。此外,根据机动车交强险相关规定,机动车的责任方需要按照交强险规定先行赔付,无责方也有相关无责赔付的额度规定。
次要责任方一般承担30%的责任。对于交通事故中的死亡赔偿项目,除了抢救治疗的相关费用外,还应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金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
在交通事故后果不严重、肇事者主观恶意不大且积极处理事故、主动向受害人诚意交涉赔付的情况下,双方可以基于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确定双方都接受的赔偿数额,进行协议处理。如果达成协议后一方不履行或拒绝履行,将产生违反合同约定的责任。双方必须按照协议内容履行义务并承担责任。
对于以下情况,必须报警并在交警的调解下达成赔偿协议:机动车没有号牌、没有保险、没有检验合格标志;驾驶员没有驾照、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或成因有争议;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其他设施;造成人员死亡、重伤、轻伤;财产损失较大。如果一方不按照协议履行,另一方可以提起诉讼要求履行协议。
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根据责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交通事故可以通过协商达成赔偿协议,受害者和肇事司机可以签署赔偿协议。如果协商不成,受害者可以准备自己的伤残证据和事故责任认定书,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赔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