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6 更新时间:2023-07-31
当事人在交通事故导致残疾后,治疗结束后应由合格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一般情况下,伤残鉴定应在治疗终结后的三个月内进行,但如果伤情已经稳定,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建议提前进行伤残鉴定。在进行伤残鉴定之前,需要取出固定物(如骨折治疗中的钢钉)。伤残鉴定机构可以由律师事务所委托,也可以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派或委托,还可以由当事人自行委托。在委托之前,必须确保鉴定机构具备相应的资质,否则鉴定结论可能不被法院采纳。
进行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时,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的劳动能力丧失程度或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进行计算,计算期限为自定残之日起的二十年。如果受害人年满六十周岁,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计算期限;如果年满七十五周岁,计算期限为五年。
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低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可以对残疾赔偿金进行相应调整。残疾赔偿金的标准与伤残级别、受害人户口和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密切相关。
伤残级别与残疾赔偿金密切相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伤残级别越高,残疾赔偿金越高。伤残级别分为10级,每一级的赔偿系数相差10%。1级是最高伤残级别,赔偿系数为100%;10级是最低伤残级别,赔偿系数为10%。如果没有伤残级别,将无法获得残疾赔偿金。
综上所述,骨折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伤情。受害人发生骨折后,应在伤情稳定后进行伤残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并要求对方赔偿。进行伤残鉴定时,需要携带相关材料,如诊断证明、身份证和交警部门出具的委托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