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1-15
交通事故鉴定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为解决交通事故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指派或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修、分析、判定的一种调查活动。常见的交通事故鉴定包括法医类鉴定、物证类鉴定、车辆类鉴定、道路鉴定、事故成因鉴定和财产损失评估等。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安部《道路划定》和公安部《公安机关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交通事故检修、鉴定应实行专业化,即对当事人的生理、精神状况等专业性较强的检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指派或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为了确保交通事故能够及时、正确处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依法成立专门机构,主要负责事故调查所需的鉴定;而伤残评定、车辆评估、司法精神病鉴定可以由有资质的社会机构承担。同时,具备资格的检修、鉴定、评估机构应向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经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审核并宣布后,办案单位可以向当事人介绍这些机构,由当事人自行选择。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是指具备资质的伤残鉴定机构在客观检验的基础上,评价确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等级的过程。
当事人因交通事故致残,在治疗终结后,应由具备资质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伤残鉴定机构可以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派、委托,也可以由当事人自行委托。
鉴定应在20日内完成,如需要延期,经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可延长10日。若超过鉴定周期,需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鉴定机构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检验、鉴定、评估,并出具书面结论,由检验、鉴定、评估人员签名并加盖机构印章。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接到检验、鉴定结果后2日内将复印件交给当事人。若当事人对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可在接到复印件后3日内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应重新指派或委托专业技术人员、有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
若当事人对自行委托的检验、鉴定、评估结论有异议,可在接到结论后3日内另行委托检验、鉴定、评估,并告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备案。
申请重新检验、鉴定、评估仅限一次,重新检验、鉴定、评估的时限与检验、鉴定、评估的时限相同。
进行交通事故鉴定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此次事故造成的实际损害,从而进一步处理事故,包括确定双方各自应承担的事故责任和赔偿比例等。在选择交通事故鉴定机构时,应清楚哪些机构具备鉴定资格,以免导致结果不被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