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1-01
伤残程度的评定是计算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等赔偿项目的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需要委托鉴定机构作出评定结论,才能准确计算赔偿金额。根据损害程度的轻重,伤残程度可以分为10级到1级。评定出的伤残程度直接影响受害人的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具体赔偿项目的金额。
后续治疗费用主要指受害人在受伤后需要进行的康复治疗费用,可以在进行伤残程度评定时一并提出委托鉴定。后续治疗费用的索赔依据一般有三种:医疗证明、评定结论或实际发生的治疗费用。为减轻受害人的负担,可以在实际治疗发生前申请评定,并一次性索要赔偿。
需要评定护理程度的情况一般是受害人出院后仍无法自理,或者根据伤残程度评定确定需要他人协助生活。护理程度直接影响护理费的金额,出院后的护理费一般根据护理程度进行计算。护理程度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一、二、三、四级护理。与伤残程度类似,级别数字越低,赔偿金额越高。
这里的误工时间仅指受害人的工作时间,不包括受害人的近亲属。需要评定误工时间的情况是,受害人受伤后接受治疗至痊愈所需的休养时间。对于没有伤残程度的受害人,误工费按照法律规定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实际上,没有伤残程度的受害人的误工时间是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为依据。如果医院未出具证明,或者受害人认为医院的证明与实际情况不符,可以委托鉴定机构评定误工时间。误工费的金额则直接受误工时间评定结果的影响。
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可以对出具的鉴定报告提出异议办理,可以由其他鉴定机构重新评定受害人的伤害程度。鉴定机构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和受害人的受害情况,对交通事故受害人进行评定,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