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4 更新时间:2023-09-19
根据法律规定,保险公司没有权力评估交通事故伤残程度。伤残鉴定报告是由专门的伤残鉴定机构完成的。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是赔偿程序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伤残级别将对赔偿金额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赔偿权利人和义务人来说,交通事故伤残鉴定具有重要性。
如果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并能提供证据证明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予准许重新鉴定:
1. 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资质;
2. 鉴定程序严重违法;
3. 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
4. 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如果存在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补充质证等方式解决,则不予重新鉴定。一般情况下,不符合上述情形的不会被重新鉴定。
伤残评定应以人体伤后治疗效果为依据,认真分析残疾与事故、损伤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评定。
评定时机应以事故直接导致的损伤或因损伤导致的并发症治疗结束为准。如果对治疗结束意见存在分歧,可以由办案机关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鉴定,确定是否治疗结束。
评定人应具备法医学鉴定资格。
a. 有权了解与评定相关的案情和其他材料;
b. 有权向当事人询问与评定相关的问题;
c. 有权根据医学原则对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并要求进行必要的特殊仪器检查等;
d. 有权因专业知识限制或鉴定材料不足而拒绝评定。
a. 全面、细致、科学、客观地对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进行检验和记录;
b. 准确及时地作出评定结论;
c. 回答事故办案机关提出的与评定相关的问题;
d. 保守案件秘密;
e.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回避原则的规定;
f. 妥善保管提交评定的物品和材料。
在严重的交通事故中,进行伤残鉴定是对受害人和侵害人最公正的处理方式。如果对伤残鉴定报告有异议,可以申请进行第二次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