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7-02
根据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交通事故后的伤残鉴定是必要的。尽管近年来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屡见不鲜。每年都有大量的交通事故发生,导致人身伤害。在治疗完毕后,需要进行伤残鉴定。
受伤当事人在交通事故导致受伤致残后,需要在治疗终结后的15日内申请伤残评定。只有在受伤当事人提出申请后,公安机关才能进行评定。如果受伤当事人未提出申请,则被视为一般受伤。
申请伤残评定应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处理交通事故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收到申请书后的30日内进行伤残评定,并将评定书送达当事人。伤残评定的依据包括医院证明和公安部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标准。根据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将其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如果受伤人员符合两处以上的伤残等级,应以伤残程度重的等级作为最终评定结论,并详细说明各处的伤残等级。
如果当事人对伤残评定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接到评定书后的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评定。这里的"当事人"仅指因交通事故受伤致残的当事人,不包括未受伤的另一方当事人。
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收到重新评定申请书后的30日内,应当作出重新评定的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根据规定,上一级公安机关作出的重新评定结论为最终决定。
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会确定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受伤的当事人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并找到相关机构对其伤残等级进行鉴定,包括劳动能力的鉴定。如果不进行伤残鉴定,后续的赔偿将无法找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