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3-08-16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时,肇事者需要承担的赔偿项目包括:
根据医疗机构提供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根据收入乘以误工时间计算(收入包括工资、资金及国家规定的补贴、津贴),特殊工种的补助费除外。
根据护理人员收入乘以护理时间计算,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的法律依据,当他人侵害造成人身损害时,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造成残疾,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如果造成死亡,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交通事故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次事故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机动车事故财产损失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财产损失不足200元。
一次事故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
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
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
交通事故的处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需要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并在必要时标明位置,然后立即拨打“122”电话报警,等待处理。
公安交警部门接到报警后会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进行勘查取证,并恢复交通。
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如果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制作非道路交通事故的结论书并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属于道路交通事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立案调查。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需要,会对交通事故车辆、物品、尸体、当事人的生理和精神状态以及相关道路状态进行检验或鉴定。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通知死者家属在事故发生之日起10日内办理丧葬事宜,并通知当事人及其所在单位或机动车所有人预付伤者的抢救医疗费用及事故责任保证金,如果不预付,则会暂扣车辆直至事故处理结案。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查明事故原因后,会依法对事故进行责任认定。如果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认定不服,可以在接到责任认定书后的15日内向支队法制科申请重新认定,支队法制科会在受理后30日内作出重新认定。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决定为最终认定。
综上所述,《民法典》中规定的交通事故致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和护理费。当事人因交通事故导致住院时,肇事者应当赔偿相应的医疗费用,并承担护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