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09-02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为逃避法律责任而擅自离开现场的行为。根据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如果肇事逃逸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将面临以下刑事处罚:
如果交通肇事逃逸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造成了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肇事者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如果肇事逃逸行为具有特别恶劣的情节,或者在交通运输肇事后继续逃逸,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
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肇事者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以下是交通事故的处理流程:
发生交通事故后,首先要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保护财产。
详细记录肇事经过,包括时间、地点、车辆信息等,并留下书面材料作为证据。
由公安机关评估交通事故造成的车辆和物品损失。
由公安机关指定车主或主要肇事责任人预付伤者医疗费用,并出具伤势鉴定证明和医疗费用初步评估说明书。
公安机关在5日内对轻微事故作出责任认定,在15日内对一般事故作出责任认定。如果不服认定结果,可以在15日后向上一级机关申请重新认定。
肇事双方可以派代表参加公安机关事故调解办进行调解。
仅造成财产损失的事故,可以在30天内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参加调解。
造成人员伤残的事故,可以在30天内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参加调解。
造成死亡的事故,可以在30天内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参加调解。
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签字结案,并出具调解书和执行期限等相关文件。
如果经过二次调解仍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拒不执行,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选择逃逸私了,而后被公安机关受理,肇事者将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可能会被判处3至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因此,及时报警处理交通事故是法律规定的义务,避免逃逸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