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6 更新时间:2023-08-22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和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
如果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的,该当事人需承担全部责任。
如果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两方或多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的,根据各方的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如果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各方均无责任。但如果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他方无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处理财产损失事故和受伤当事人伤势轻微且各方当事人一致同意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伤人事故。适用简易程序时,一名交通警察可以处理事故。
在撤离现场后,交通警察应根据现场固定的证据、当事人和证人的陈述等,记录道路交通事故的相关信息,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的姓名、驾驶证号或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种类和号牌号码、保险公司、保险凭证号、事故形态和碰撞部位。根据第六十条的规定,交通警察还需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并当场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如果无法当场制作认定书,交通警察应在三日内制作并送达当事人。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由当事人签名,并现场送达当事人。如果当事人拒绝签名或接收,交通警察应在认定书上注明情况。
根据第二十五条,如果当事人共同请求调解,交通警察应当当场进行调解,并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记录调解结果,由当事人签名后送达当事人。
根据第二十六条,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不适用调解,交通警察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载明相关情况后,将认定书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当事人拒绝在认定书上签名、当事人不同意调解。
综上所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在发生事故后,必须先报警,待认定书出具后才能确定赔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