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14
在《民法典》实施之前,被收养人的年龄一般不能超过十四周岁。然而,对于年满三十五周岁且无子女的公民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十四周岁限制。
然而,《民法典》正式施行后,被收养人十四周岁的限制已被删除。现在,只要是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并且满足其他条件,就可以被他人收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被收养人年龄标准的上调,使得已满14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也有机会被收养,有机会回归家庭生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根据收养法第8条规定,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然而,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根据民法典第1098条规定,收养人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根据第1100条规定,无子女的收养人可以收养两名子女,而有子女的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即“二孩”政策的实施,收养法中关于收养子女数量的限制也应相应调整。因此,民法典第1098条规定,收养人应当“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与当前的“二孩”人口政策相吻合。
此外,第1098条还规定收养人应“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这一要求也非常重要。
这些条件和限制旨在考察和要求收养人的条件,以确保收养关系的合法性和道德性。因为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是收养人的权利和义务,收养人的品行、道德操守和言传身教等都会对被收养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确保被收养人的身心健康和避免其受到非法行为的侵害,建立和谐、合法、温馨、安全的收养关系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