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0-16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被继承人(债务人)有遗产,债权人的合法债权应受到法律保护。即使继承人放弃继承,债权人仍有权将其列为被告,继续进行实体审理,并在确认债权人债权合法的前提下,判决使用债务人的遗产来偿还债务。
有一些观点认为,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并不愿参加诉讼,则应终结诉讼,将遗产作为无主财产处理,并由债权人另行起诉。然而,这样做会给当事人带来诉讼负担。相比之下,直接进行实体审理,确认债权并判决使用债务人的遗产来偿还债务,既能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能避免当事人的诉讼负担。
根据继承法规定,如果被继承人(债务人)既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则应终结诉讼。债权人以债务人的继承人为被告起诉,目的是要求继承人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偿还债务。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则直接使用遗产来清偿。但如果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债权人无法实现诉讼请求,因此继续进行诉讼没有意义,应当终结诉讼。
如果被继承人(债务人)没有遗产,但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则不能终结诉讼,而应将其追加为被告,继续进行审理。例如,如果债务属于合伙债务,其中一名合伙人去世且没有遗产,诉讼不能终结,而应追加其他合伙人为共同被告,由其承担偿还债务的责任。
尽管我国的继承权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但如果放弃继承权会损害第三人利益,则不得放弃。例如,负有扶养、抚养、赡养义务的继承人是不能放弃继承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及时注意和了解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