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继承人对遗嘱未处分财产的取得权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12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遗产继承中,遗嘱继承的效力是大于法定继承的,遗嘱的继承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也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那么遗嘱继承人可不可以取得遗嘱未处分的遗产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遗嘱继承人可以取得遗嘱中未处分的财产,前提是其同时也是法定继承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条规定,遗嘱继承人在依照遗嘱取得遗产后,仍然享有依照继承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取得遗嘱未处分财产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应当平等分配。然而,对于生活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予以照顾。同时,对于尽了被继承人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获得更多的份额。而对于有扶养能力和条件的继承人,如果未能履行扶养义务,其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当然,如果继承人协商一致,也可以达成不平等分配的协议。
放弃财产继承权的要求
放弃财产继承权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以明示的方式表明不愿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意愿。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在客观意义上,继承权是一种资格,具有专属性,因此不可放弃。在继承开始前,放弃继承权的意愿是无效的,因为此时继承人享有的是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不可放弃。2. 在遗产分割完成后,对于放弃继承权的意愿表达,继承人放弃的并非继承权,而是财产所有权。3. 如果放弃继承权会损害第三人的利益,那么不得放弃。例如,对于负有扶养、抚养、赡养义务的继承人,如果其提出放弃继承权以免除法定义务,或者放弃继承权后无法履行法定义务,那么放弃继承权的行为将被认为是无效的。4. 在继承开始后,如果继承人在遗产处理前没有表示放弃继承的意愿,那么将视为接受继承。5. 放弃继承权的意愿可以口头或书面向其他继承人表达,但口头表达必须由本人承认,或有其他充分证据证明。在诉讼中,继承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表示放弃继承,如果继承人口头表示放弃继承,人民法院应当制作笔录,并由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签名。另外,放弃不动产继承权需要进行公证。6. 放弃继承权不得附加条件。7. 在遗产处理前或诉讼进行中,如果继承人对放弃继承的意愿翻悔,法院将根据其提出的具体理由决定是否承认。而在遗产处理完成后,继承人对放弃继承的翻悔将不予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