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6-10
一旦立遗嘱人去世,自书遗嘱即刻生效,有效期限为永久。根据法律规定,自然人可以通过立遗嘱来处分个人财产,并指定遗嘱执行人。
一般情况下,未注明日期的遗嘱通常是无效的,因为它在形式上存在缺陷,很少受到法律保护。然而,其有效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有人提供了一份具有日期和完整形式的遗嘱,那么未注明日期的遗嘱通常是无效的。
如果只有这一份遗嘱,并且继承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遗嘱人在生前患有精神疾病,那么该遗嘱可能是无效的。因为无法证明遗嘱人在立遗嘱时是否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如果只有这一份遗嘱,并且没有人对该遗嘱提出异议,那么该遗嘱是有效的。这里的有效并不等同于法律保护,而是指遗嘱执行人可以根据该遗嘱来处理遗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条: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的每一页上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遗产纠纷案件的增加反映了公民维权意识的觉醒,同时也表明许多遗嘱的订立不规范、不合法,从而影响了遗嘱的效力。因此,在立遗嘱时,不仅要注重形式要件,还要注意遗嘱的合法性,以免引发纠纷并伤害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