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3-29
家庭暴力的认定一直是一个难题,但最高院对于民法典的理解与适用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如果涉及到家庭暴力,可以根据这些裁判观点来收集证据。
在国内外的家庭暴力诉讼中,家庭暴力的认定一直是一个共同面临的难题。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当事人主张存在家暴的案件中,只有不到30%的当事人能够提供相关证据,如伤照、病历报警记录、子女证言和施暴人保证书等。
由于家庭暴力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其他人很难得知,因此举证变得困难,关键在于证明施暴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家庭暴力是否能够被认定,并不取决于施暴者是否承认。即使施暴者否认,法院仍然可以根据其他相关证据来认定家庭暴力,并形成证据链。
由于家庭暴力往往发生在家庭内部,未成年子女的证言有时会成为关键证据。法院对未成年子女的年龄并不过于苛求,只要未成年子女提供的证言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状况相当,法院就会认定这些证言作为家庭暴力的证据。
申请人小红与被申请人小明是再婚夫妻,小红婚前育有一子,而小明没有子女。小红声称,小明长期实施家庭暴力,多次对其进行威胁和殴打,使其感到人身安全没有保障。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小红提交了2020年9月26日和11月10日拍摄的7张照片,证明因遭受小明的家庭暴力导致身体多处受伤。同时,小红还提交了小明发送的短信记录,证明小明对其进行威胁、辱骂和骚扰。此外,小红还称,她曾于2020年3月9日、8月13日和10月5日三次报警,派出所出警并进行劝解。
在庭审中,小明拒绝承认对小红实施过家庭暴力,声称自己并没有打小红,只是出于防卫而对小红进行了一些动作。小明不认可小红三次报警是因为遭遇家庭暴力,但承认曾因报警问题抢摔过小红儿子的手机。关于短信内容,小明承认是自己所发送的。
尽管被申请人小明极力否认实施了家庭暴力,但根据现有证据、双方陈述及法院调查情况,可以证明被申请人对申请人实施过家庭暴力,进行过威胁、辱骂和骚扰。申请人的申请符合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定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三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相关法律规定,密云法院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
法院已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并同时送达给辖区派出所、村委会和镇妇联,由辖区派出所和村委会协助执行。
我们可以借鉴此案例,根据法院的要求来收集家暴证据,包括拍照、报警和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