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08-25
离婚后,由于父母不能同时与子女共同生活,通常选择由一方照顾未成年子女,另一方支付抚养费。在安排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时,应当考虑到子女身心健康和保障子女合法权益的因素,并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妥善解决。
根据相关规定,未满两周岁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除非父母双方协商决定由父亲直接抚养。这是因为在两周岁以下,母亲对子女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父亲所无法替代的。此外,母亲通常更具耐心和细致,因此更适合承担照顾婴幼儿的责任。
然而,未满两周岁的子女随母亲生活并不是绝对的规定,如果母亲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子女可以随父亲生活:
(1) 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
(2) 母亲有抚养条件但不履行抚养义务,虽然这是违法行为,但强迫母亲直接抚养会对子女不利。如果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可以允许。
(3) 母亲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或者染有吸毒、赌博、卖淫等恶习,或者离家出走下落不明等原因无法或难以妥善照顾子女。
(4) 父母双方一致协商,决定未满两周岁的子女随父亲生活,但必须以不影响子女健康成长为前提。因此,未满两周岁的子女通常随母亲生活,而随父亲生活是例外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的规定: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具体行使探望权的方式和时间由当事人协商,如果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判决。
在实际司法实践中,离婚诉讼的人民法院通常会判决每个月探望子女两次到四次。当然,当事人也可以自行协商解决,约定探视的时间、次数和方式等问题。因此,探视的次数取决于当事人的协议。
总之,在解除婚姻关系时,孩子是最无辜的一方。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在讨论抚养权归属问题时,必须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做出不同的处理。如果父母能够协商一致,应按照双方的协议进行处理。如果无法达成一致,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官根据法律做出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