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孩子跟谁姓的问题,看法院怎么判?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3-07
导读:未成年人姓名的更改,既要尊重监护人的意见,更要注重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从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生活的角度进行考量在处理涉未成年子女,相关民事权利的案件时须结合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状况,及其认知能力,尊重具有一定判断能力和决定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的意愿,结合未成年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作出裁判。
未成年子女姓氏更改案件的裁判
案情背景
朱某与张某于2003年生育了一子朱小某。2006年,双方离婚,朱小某由母亲张某抚养。不久后,张某为朱小某改名,将其随母姓“刘”更名为“朱小某”。此后,朱小某在升学、社交和高考等方面一直使用“朱小某”这个姓名。朱某离婚后以“朱小某”的名义为朱小某购买了保险。为方便保险业务办理,他请求法院判令张某将朱小某的姓氏恢复为“王”。
庭审过程
在庭审中,张某抗辩称朱小某正值高考冲刺阶段,拒绝变更孩子姓氏。朱小某亦当庭表示反对再次变更姓氏。
法院裁决
经审理后,法院认为朱小某在3岁左右改名,已经使用“刘”字姓氏长达14年,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学习中。此外,朱小某用这个名字报名参加高考,如变更姓氏,可能给他今后的学习、生活及日常人际交往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朱小某在庭审中明确表示不愿意更改现在的姓氏。基于以上理由,法院驳回了朱某的诉讼请求。
未成年人姓氏更改案件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五条第二款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前,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充分考虑其真实意愿。
裁判原则
在处理涉及未成年子女姓氏更改的案件时,应尊重监护人的意见,同时注重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裁判应考虑未成年人的生活状况和认知能力,尊重具有一定判断和决定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意愿,并结合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作出裁判。这样既能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生活,也能维护其人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