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10-04
根据法律规定,夫妻约定财产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以避免发生争议。然而,对于口头约定,如果双方承认或有可靠的证据证明,也应该承认其效力。
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方式。他们可以选择实行分别财产制,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也可以选择实行完全共有制,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的财产都归夫妻共同所有;还可以选择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即部分婚前财产和部分婚后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其余部分为夫妻个人所有。
夫妻财产约定还涉及一方或双方的婚前个人财产以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等内容。
夫妻财产约定也应规定一方或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的债务如何清偿。
在婚姻关系终止或约定财产制终止时,夫妻财产的清算与分配也应该在约定中明确规定。
要使夫妻约定财产产生法律效力,必须具备一般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有效要件。
订立夫妻财产约定的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的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
当事人在订立夫妻财产约定时,必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内心意志与外部表现相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行为不正当地干涉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这些行为导致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因此不能产生法律上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
总之,在我国的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内,夫妻双方可以通过约定对财产进行规定。无论是婚前订立夫妻财产约定还是婚后订立夫妻财产约定,都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并且可以选择公证处进行公证以确保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