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4-02-20
夫妻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擅自将共同财产赠与他人的行为,将导致一系列法律后果。在这种情况下,被剥夺财产权的一方有权要求赔偿自己的损失。
当共同财产被他人无合法依据占有时,所有权人有权根据物权的追及效力要求非法占有人返还财产。在夫妻关系中,受害方可以行使物上请求权,将配偶和婚外同居者作为共同被告,向法院请求判令其返还财产。
夫妻一方不得擅自处分共同财产,因为夫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对于日常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夫妻共同财产处置,任何一方都有权决定。
如果夫妻一方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出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平等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如果他人有理由相信这一决定为夫妻共同意思表示,另一方不能以不同意或不知情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
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是具有婚姻关系的夫妻。未形成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如未婚同居、婚外同居等,以及无效或被撤销婚姻的男女双方,不能成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
夫妻共同财产的来源包括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产,既包括夫妻通过劳动所得的财产,也包括其他非劳动所得的合法财产,但不包括法律明确规定为个人特有财产的和夫妻约定为个人财产的。这里所说的“所得”是指对财产权利的取得,而不要求对财产的实际占有。
如果一方在婚前获得某项财产,例如稿费,但在婚后才实际取得,这笔稿费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同样地,如果在婚后出版社答应支付一笔稿费,但直到婚姻关系终止前也没有得到这笔稿费,那么这笔稿费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根据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对于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因此,任何一方都没有权利擅自处分共同财产。如果擅自处分行为导致不知情的一方或不同意处置财产的一方的权益受损,实施了财产处置行为的公民通常需要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