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3-07-26
离婚协议书并非必须详细说明财产分割情况。通常离婚协议需要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归属、债务分割等内容。然而,如果夫妻双方同意暂时不进行财产分割,离婚协议中未注明财产分割的情况下,法律并不禁止,也不会影响离婚协议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离婚后双方可以单独商议或提起诉讼来解决财产分割问题。法律规定,在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商处理;若协商不成,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关注子女、保护女方和无过错方利益的原则进行判决。
夫妻双方书面或口头约定财产归属且无争议的情况下,离婚时应按照约定处理。然而,规避法律的约定是无效的。通常情况下,离婚需要进行财产分割,但法律并不禁止保持共有状态。为避免后续纠纷,最好在协议中明确财产分割。如果双方选择协议离婚,必须提交离婚协议书;而如果选择诉讼离婚,在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一般由法院判决离婚,无需书写离婚协议书。
离婚方式分为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协议离婚时,民政机构要求夫妻双方提供已约定财产分割的离婚协议才能办理离婚登记;而诉讼离婚时,法院在判决离婚时会明确财产的具体分割情况。因此,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财产分割与离婚通常同时进行。然而,法律也规定了例外情况,如果离婚后一方发现尚未分割的夫妻共同财产,或发现另一方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情况,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分割。
此外,协议离婚时经常出现双方在财产分割上反悔的情况,但是在实践中,很难支持变更或撤销财产分割协议。除非在签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并且在1年内提出变更或撤销请求,否则法院通常会驳回此类诉讼请求。因此,律师建议在签署离婚协议时对财产分割约定应谨慎细致,以避免后期出现争议且难以得到法院支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