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夫妻财产 > 离婚财产分割法律知识

执行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1-23

 
250461
导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通常是平均分割,应当按照双方协商的结果进行执行,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执行。

执行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依据及内容

一、执行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依据法律进行。首先,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协议自行分割共同财产;如果协议无法达成,人民法院将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属于男女双方共有的财产才能进行分割。

二、夫妻共同财产的内容

夫妻共同财产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工资、奖金:工资是指按照国家统计在职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包括标准工资、各种奖金、津贴和补贴。奖金是特定主体因特殊贡献或优异成绩而获得的货币奖赏,例如运动员名次奖、科研成果奖等。
  2. 生产、经营的收益:指从合法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的收益。
  3. 知识产权的收益:指夫妻共同享有的知识产权所带来的收益。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知识产权都可以归为夫妻共同财产。
  4.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夫妻一方因继承或赠与获得的财产,除非被明确指定归属于一方,否则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5. 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所得的收益: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以个人财产进行投资所获得的利益。这包括婚前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以及婚后夫妻约定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
  6. 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助费: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应当取得的各类补贴和保险金。
  7. 一方婚前所得的土地使用权:根据法律规定,一方婚前所得的土地使用权原则上应视为个人财产。
  8. 涉股案件中的夫妻共同财产认定:随着涉及股票所有权归属纠纷的增加,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也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认定。
  9.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我国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采用列举与概括相结合的方式,以避免规定不周全。

在执行夫妻共同财产时,通常指的是在离婚时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执行时应根据分配原则进行,如果存在过错方,需要给予另一方经济赔偿。法院将根据双方达成的分割协议进行执行。

延伸阅读
  1. 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及争议
  2. 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3. 哪类房产离婚时不得分割
  4. 如何使婚前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5. 婚前存款的处理方式

夫妻财产热门知识

  1. 离婚后夫妻之间的债务纠纷处理方法
  2. 婚前个人财产的范围及相关规定
  3. 婚前房产婚后能增加所有权人吗
  4. 离婚后财产分配准则的法律解析
  5. 非直系亲属不动产的共同共有问题
  6. 离婚房产的分割方式及起诉程序
  7. 婚前财产协议如何生效
夫妻财产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销售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2.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3.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4. 湖南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