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09-26
根据最新的法律规定,原先的《婚姻法》已经废止,婚姻相关问题需要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相关规定执行。其中,离婚时的财产分割是离婚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之一。
根据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可以在离婚时自行协商处理财产问题。如果双方未能达成协议,则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首先需要对财产的性质进行界定。
根据《民法典》第1065条规定,夫妻可以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作出约定,可以选择共同所有、分别所有,或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如果双方约定实行分别财产制,则财产归属较为明晰,纠纷的关键在于举证责任。当个人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难以确定时,主张权利的一方负有举证责任;如果当事人无法提供有力证据,法院也无法查实,一般会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如果夫妻双方未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作出约定,则除特定情形下的个人财产外,其余财产视为夫妻共同财产,按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规定进行分割。
如果夫妻双方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及婚前财产均为夫妻共同财产,则离婚时可以分割的财产包括婚后所得财产和夫妻双方的个人婚前财产。如果双方约定部分归各自所有、部分归共同所有,则在离婚分割财产时,首先要根据约定界定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的范围,然后再进行分割。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离婚时的财产分割需要根据夫妻的约定或法院的判决进行。双方可以自主协商财产问题,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则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在财产分割中,需要根据夫妻的约定或法律规定界定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的范围,以保障子女和女方的权益。
如果您在离婚财产分割问题上需要法律帮助,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律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