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2-11-10
婚姻保证书是指双方自愿签订的协议,只要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根据当事人的约定进行处理。然而,如果该协议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则应否定其效力。例如,如果协议约定“婚后双方任意一方提出离婚的,向对方予以赔偿”,这样的约定即为无效,因为它违反了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则,限制了当事人离婚自由权的行使,因此不具有法律效力。
婚姻保证书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有效的婚姻保证书应当出于夫妻真实意思表示,并且不违背法律和公序良俗。然而,并不是说所有的婚姻保证书都一概有效,其有效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因为婚姻保证书中的不同约定可能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
如果夫妻双方中的过错方违背了保证书上的承诺,但之后双方并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或登记离婚未果,而是进行诉讼离婚,人民法院也只能依照婚姻法以双方夫妻感情是否破裂为标准,查明案件事实,判断双方是否达到法定离婚条件,判决是否准许离婚。
法院一般尊重当事人的有效约定,但如果财产的处分明显失衡,法院也可适当调整。例如,法院有时可支持“净身出户”承诺,判决所有财产归无过错方所有,但如果过错方因此将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法院也可酌情保留其一定财产份额。
夫妻可以自行协议解决孩子抚养问题,但一旦诉讼到法院,法院会对双方协议的结果进行审查。如果协议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和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法院将不会支持。因此,在诉讼之前,夫妻双方关于子女抚养问题的保证并不一定具有法律效力,只能作为人民法院处理子女抚养问题时的一个参考因素。
大多数法院对夫妻忠诚协议采取审慎加有条件认可其法律效力的态度。在实践中,夫妻忠诚协议往往约定了一些有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内容,如限制离婚自由等。这些约定的内容当然是无效的。然而,对于双方自愿约定的因一方违背忠诚义务而如何处分财产、责任承担等涉及财产的内容,只要约定内容合法、自愿、平等,这些条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