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2-10-27
离婚后,子女探视权被认为是一项法定权利和法定义务,因此无法擅自放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仍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具体行使方式应由双方协商确定,如果协商不成,将由法院做出判决。如果一方希望阻止对方探望子女,只能按照法定程序向法院申请中止,而不能通过离婚双方协议放弃探视权。
父母离婚后,探望权的主体是已离婚的父或母与其子女,同时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予以配合。
探望权的行使需要依据人民法院已生效的离婚判决或双方生效协议的实质性内容。
探望权的行使应在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进行。如果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认为对方在行使探望权时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损害或不利,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中止探望权。经过法院审查认定存在事实后,可以中止对方的探望权,待不利情况消失后,法院会通知双方恢复探望权。需要注意的是,探望权的中止并非对探望权进行终止,而是暂时停止行使探望权,因此称为"中止"而非"终止"。
探望权的恢复是指中止情况消失后,由人民法院通知双方继续执行生效的离婚判决。
目前,子女探望权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时间短、灵活性较高的探望性探视;另一种是逗留式探望,通常时间较长,具体时间和地点可以由父母协商约定或由法院判决确定。
探望的方式和具体时间可以由离婚双方协商约定,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由人民法院做出判决。一般来说,探望时间可以按天或按月计算,具体次数等。
探望权属于离婚父母对未直接抚养孩子的一种权利和义务,源于父母对子女的亲权。因此,当事人不能在调解协议中自愿放弃对未直接抚养孩子的探望权。对于违反法律的自愿放弃探望权的调解协议,法院应予以不予确认。